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毕之航的网络日志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潇洒之风神 旷达之境界 先天下而觉

 
 
 

日志

 
 

拯救悖论——评电影《2012》  

2009-12-12 21:13:43|  分类: 记事本_我看世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美国影片《2012》以它的特技摄影和大片综合效果,赢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据说最触动国人的是那一句台词:“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中国人是正确的选择”以及在灾难面前整个世界的人都奔向中国,这至少给国人有这样一个印象:美国影片展示了中国拯救世界的主题——这足以让我们感动了。

 影片宣扬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生命至上的理念,一个是世界一家的思想。

 这 个影片同样的,让我们看到美国灾难大片的惯用模式:把一个涵盖世界范围的大事件浓缩为几个人的努力和抗争,这样的叙述手法很高明的把一个看似无从下手的大 事具体到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奋斗当中,给人以直观、深入灵魂的震撼,也同样毫无意外的传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复旦大学和中国学生交流中所强调的美国精神或曰 “普世价值”,即:生命至上和爱的价值。

但是影片在鼓吹上述理念和价值的时候,也展示了这个理念的局限和残酷。这就是这个影片存在的拯救悖论。

按照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拯救的理念,毫无疑问每一个能拯救的生命都必须拯救。

但 是早已知情的西方八国的首脑们并没有把这一情报告白天下,而是选择悄悄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制造诺亚方舟,并且秘密收集世界各种动植物基因,以备在 世界末日到来时拯救地球生灵,对于数量众多的人类,则理所当然地要选择优秀个体保存人类最优秀的基因,而普罗大众则只能被灾难淹没,这就是拯救悖论——拯 救的残酷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所谓优秀个体呢?主持拯救行动的美国人开出了登上诺亚方舟的条件(票价):10亿, 注意是英镑而不是美元,这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以得到拯救。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当黑人地质学家艾德里安要求把关在方舟外争抢生存机会的人群也 放进舟内的时候,被断然拒绝了——当然包括几十万为建造诺亚方舟夜以继日工作的中国劳工,拯救计划负责人说,他们当然没有被拯救的机会。

这样,我们看到所谓生命至上的命题仍然隐含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之中,也隐含在金钱万能、富人优先的世俗法则之中。当最广大的民众被破裂的地壳吞噬的时候,有钱的富人可以预先进入船舱优雅的举行Party,从容应对灾难而不失绅士风度;可以自己开上飞机直奔青藏高原找到生存的通道。

 在美国精英看来,那些未能登上方舟的人们当然是不值得拯救的垃圾基因,只有他们才是应该得到拯救、保证地球人类延续的优秀种子。事实上当富人通过巨额价格登上方舟后,那些优秀的象征——巨额的财富在灾难后的世界已经灰飞烟灭因而已经毫无价值。

这样,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生命至上的拯救使命以及所谓普世价值的的真实性。

 (2009-12-12)

 
  评论这张
 
阅读(399)|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